天氣漸熱,夏天將至。
每個人的心中,
都有一種夏天的“打開”方式:
或從開空調(diào)吹涼風的那一刻開始,
或從穿上短褲或短裙的那一刻開始,
或從買一根雪糕開心地吃起來那一刻開始。
不過,最近一些人直呼
“快吃不起雪糕了”。
前幾天網(wǎng)上流傳一段視頻:
一個網(wǎng)友到超市買雪糕,
隨手拿了倆,
以為三、五塊錢就能搞定,
結果一結賬:37.5元!
他心想“那就換倆吧”,
又選了倆看著不起眼的雪糕,
再一結賬,
好家伙更貴了:45元。
難怪有人調(diào)侃,
以后買雪糕,
要提前問一下價格,
否則因為貴再放回去,
豈不成了“社死”現(xiàn)場?
本想吃根雪糕去去火,
一看價格,
直接“透心涼”了。
去年夏天,
鐘薛高因為價格高上了熱搜。
今年,高價雪糕似乎成了普遍現(xiàn)象,
在這個“萬物皆可網(wǎng)紅”的時代,
雪糕也不例外。
別說小時候5毛、1塊的雪糕、
現(xiàn)在就連3塊、5塊的雪糕都難覓蹤影,
取而代之的是,
普遍在20元到60元一根的
高價“網(wǎng)紅”雪糕。
不久前,
“當代雪糕的價格有多離譜”話題沖上熱搜,
引發(fā)網(wǎng)友們共鳴。
雪糕就不能漲價了么?
當然可以。
曾幾何時,
我國中高端雪糕市場長期被海外品牌占據(jù)。
近些年,國產(chǎn)品牌開始發(fā)力。
老字號翻紅,新商家崛起,
不斷深挖雪糕、冰淇淋的文化內(nèi)涵,
結合標志性景觀或者動物,
讓“網(wǎng)紅”雪糕迅速“出圈”。
新造型、新口味的雪糕“有顏有料”,
拍照打卡后發(fā)布在社交平臺上,
成了年輕一代的新型“社交貨幣”。
從功能價值升級到情感體驗,
加上受疫情影響,
一些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有所上漲。
讓雪糕價格肉眼可見地變貴。
不過,消費升級不等于越賣越貴,
價格高也不等于能長期扎根市場。
商品“值不值”比“貴不貴”,
更考驗商家的經(jīng)營水平。
顧客需要口味好且價格合適的產(chǎn)品。
一個雪糕,
哪怕有再新奇的造型、
再絢麗的顏色、再會講故事,
最終還是要入口、進胃。
質(zhì)量加上與之匹配的價格,
才能吸引消費者長期購買。
始于顏值不難,
難的是忠于品牌,
贏得顧客的終生信賴。
漲價可以,但別“大離譜”,
把雪糕賣出切糕價,
只做一錘子買賣,
讓消費者為雪糕的營銷費用埋單,
最終會傷到自己的品牌,
逼消費者“用腳投票”。
“網(wǎng)紅”雪糕“混”得再風生水起,
平價雪糕才是生活中的“剛需”。
幾十元一根的雪糕,
相對于人們的收入而言,
已經(jīng)屬于輕奢品,
在特定場景下,
體驗一下,嘗嘗就好。
雪糕的附加值的確會有一定吸引力,
但高價難以讓普通消費者持續(xù)購買。
真正給年輕消費者帶來長久味道記憶的,
永遠是樓下小賣部冰柜里,
顯得不夠創(chuàng)新的那幾款平價雪糕。
廣大廠商莫只顧“高攀”,
輕易丟掉了大眾市場,
應多推出物美價廉的產(chǎn)品線,
給“好看的皮囊”配上“合理的價格”,
把正面的品牌印象,
長久留在消費者心中。
你如何看“網(wǎng)紅”雪糕現(xiàn)象?
你能接受什么價位的雪糕?
(原標題:一根雪糕近40塊,再饞咱也忍得住)
來源:央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