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根據(jù)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朱鹮保護國家創(chuàng)新聯(lián)盟最新統(tǒng)計,全球朱鹮種群數(shù)量達到1.1萬只。從當年的孤羽七只,到如今的種群破萬,朱鹮保護者們足足走過了42年。
朱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作“東方寶石”“吉祥之鳥”,歷史上曾廣泛分布于東亞地區(qū),我國更是朱鹮最主要的歷史分布地。然而,受生存環(huán)境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朱鹮種群數(shù)量在上個世紀急劇下降。
◆1963年之后,前蘇聯(lián)遠東地區(qū)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朱鹮的記錄;
◆1979年,在朝鮮半島發(fā)現(xiàn)1只朱鹮,這也是朝鮮半島關于朱鹮的最后一次記錄;
◆1981年,日本成功捕獲了5只野生朱鹮,但未能成功繁育。
◆在我國,1964年曾在甘肅省康縣采集到1只朱鹮個體,曾被視為中國朱鹮的“最后記錄”。
就在人們認為野生朱鹮已經(jīng)滅絕的時候,1981年5月,在陜西省洋縣姚家溝山林中發(fā)現(xiàn)了7只野生朱鹮。它們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朱鹮在我國的生存現(xiàn)狀又是如何?
中國科學院鳥類研究所研究員 劉蔭增:1981年我是第三次來秦嶺了,正在走一個下坡的路上,我就看東邊飛過一只鳥來,它的飛翔姿勢不像是白鷺。等飛到我頭頂上,它的紅顏色被我看到了,所以這時候我喜出望外。這張照片就是1981年我在調查中在姚家溝拍到的。這是在日本《NEWTON》雜志上首次公開在國際上發(fā)表的朱鹮照片。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蔭增就是陜西洋縣朱鹮的發(fā)現(xiàn)者。當時,發(fā)現(xiàn)朱鹮后的第九天,劉蔭增和同事就在姚家溝成立了中國首個朱鹮保護站“秦嶺一號”。40多年過去了,當年作為保護站的民房已經(jīng)消失,通過虛擬技術,記者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總臺記者 溫超:通過虛擬技術對當時的保護站進行了一個還原。在我身旁的桌子上也擺放著當年的朱鹮保護工作者們使用過的一些老物件:一個海拔儀和兩本泛黃的工作筆記,同時還有一張老照片。在照片中可以看到有四個年輕人正在使用儀器進行一些研究。
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原副局長 路寶忠:這個照片上這個年輕人就是當時的我。我們4人小組要在野外去觀察朱鹮,帶上望遠鏡,帶上海拔儀,然后掌握朱鹮的一些活動規(guī)律。它在什么地方活動,這個地方海拔高度有多高,然后我們要做好觀察記錄。
作為第一批朱鹮保護者,路寶忠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為研究朱鹮提供了參考。
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原副局長 路寶忠:這張照片是1994年我在野外拍攝的 ,可以說是記錄了當時全球所有野生朱鹮集中覓食的一個場景。這一共有24只。
總臺記者 溫超:朱鹮的保護工作并非一帆風順。在從朱鹮被發(fā)現(xiàn)后的20年內,朱鹮保護工作者是陸續(xù)地面臨并解決了朱鹮的天敵防御、覓食地環(huán)境改善以及人工飼養(yǎng)繁育和農戶承包保護責任制等。
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原副局長 路寶忠:1990年開始,我們陜西啟動了朱鹮拯救工程,加強野外朱鹮種群的保護。這里面天敵的防護,把樹干裹起來,然后涂上黃油,蛇爬不上去。然后朱鹮覓食地、棲息地環(huán)境改善,發(fā)動群眾、農民來落實承包(保護)責任制,這樣對野外種群有一個全方位的保護,減少或者盡可能避免天敵對朱鹮的危害。
除了野生朱鹮種群以外,人工繁育種群在當時也面臨著朱鹮親鳥無法自然育雛這一重大難題。
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原副局長 路寶忠:到了孵化后期還沒有完全出殼的情況下,親鳥把這個蛋就剝開了,剝開以后這個胚胎血淋淋的最后就死掉了。所以我們就做了一些試驗籠舍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還是環(huán)境對它有影響。后來我們在籠舍的建設當中,盡可能地根據(jù)朱鹮這種生物學習性,做了一些改進改善,逐步讓它能夠恢復野外的這種自然繁育的能力。在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了朱鹮由極危到瀕危這么一個最難的階段。
總臺記者 溫超:經(jīng)過了四十多年的保護,朱鹮的種群數(shù)量從剛開始發(fā)現(xiàn)時的7只已經(jīng)達到了現(xiàn)在全球的萬余只,同時野生種群的棲息地范圍從剛開始時的不足5平方公里已經(jīng)達到了現(xiàn)在的1.6萬平方公里。
中國科學院鳥類研究所研究員 劉蔭增:期待我們國家朱鹮保護研究中心早日建成,為朱鹮和其它瀕危物種的種群復壯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jù)。
揭秘朱鹮“精英學校”
朱鹮從這里飛向世界
從1981年開始,42年漫長的朱鹮保護之路,從陜西漢中的洋縣起步。如今,這里已經(jīng)建成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擁有世界最大數(shù)量的野生朱鹮種群,全球朱鹮的種源也是由此輸出,這里承載著朱鹮種群復壯的希望。目前朱鹮種源基地的工作人員又在忙什么呢?在朱鹮種源基地的總臺記者陳武為我們介紹朱鹮棲息和訓練的情況。
在繁育中心野化訓練場的陳武表示,這個面積7000平方米的大網(wǎng)籠里面,模擬野外的自然環(huán)境,有大樹、灌木、草地,還有兩片濕地。100多只經(jīng)過人工繁育的朱鹮就生活在這里。
目前,45只經(jīng)過挑選的朱鹮,作為下一步野化放飛的備用種源,正在這里學習自主覓食、求偶、繁殖、哺育幼鳥等一系列野外生存本領。只有每項功課都是滿分的朱鹮,才能從這里順利畢業(yè),成為一只合格的朱鹮種源。
11點是朱鹮午餐的時間,工作人員為朱鹮準備了泥鰍。作為典型的鳥中慢性子,朱鹮并不著急覓食,仍停留在樹上。每天工作人員投喂后的一兩個小時,朱鹮才會慢慢地靠近食物。而它們每一餐的時間都接近3個小時。專家說,這其實也是朱鹮在野化環(huán)境中的本性,它的慢也是一種警惕性。雖然性子慢,但它吃起泥鰍來卻是動作麻利。長長的喙伸進水中,僅僅只用夾和甩兩個動作就能完成捕食吞咽,整個過程只需要3秒左右,真的是鳥不可貌相。
另一邊,保健醫(yī)生們正在給朱鹮抽血。完成抽血之后,朱鹮的血樣會通過機器完成血常規(guī)、生化指標和寄生蟲檢測等50多項檢查,最終形成一張健康檢查表,相當于我們的體檢。這樣精確的健康監(jiān)測,就是保證朱鹮種源質量的依據(jù)。
看來,想成為一只合格的“種子鳥”也并不容易。根據(jù)統(tǒng)計,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從洋縣繁育中心飛出的朱鹮種源已經(jīng)超過300只,范圍覆蓋國內的7個省份,同時也飛往了日韓兩國。可以說,朱鹮就是從這里飛出秦嶺,飛向了世界。
朱鹮:愛情專一 性格友善
跟其他鳥類相比,朱鹮從生活習性、繁殖特點、對環(huán)境的依賴度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朱鹮究竟有著怎樣的性格。
朱鹮,除了優(yōu)雅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對另一半非常專一,一旦選擇了彼此,便不離不棄。
陜西省林業(yè)局原一級調研員 常秀云:朱鹮非常專一,一夫一妻制的。這個雄鳥跟巢里的雌鳥配對成功的話,它們也會互相的喙和喙進行接吻,告訴第三者我們兩個是配對好的。在寧陜放飛的有一對朱鹮,雄鳥腿是跛的,但雌鳥還是就選擇這個有殘疾的雄鳥。雌鳥跟這個雄鳥每年都配對,有第三者來的話,這個雌鳥也不會選擇。
對伴侶的專一,給人工飼養(yǎng)朱鹮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專家們會根據(jù)遺傳基因、身體狀況等因素為朱鹮進行配對,但與在野外生存的朱鹮相比,這種人工配對的成功率偏低。
陜西省林業(yè)局原一級調研員 常秀云:人工配對是根據(jù)遺傳基因,科學的給它配對。比方說它們的近親的關系、它們的年齡、它們的身體狀況,通過我們自己的科學理論上的一種選擇給它們配對。但是它也像我們人一樣,我們覺得這兩個“年輕人”非常般配,但是它們沒有感情,不會談戀愛。放飛以后,有可能還要再追求愛情,就會重新配對,然后參與繁殖。
除了“專一”的愛情觀,朱鹮的另一個特質就是友善,不論是覓食還是筑巢,朱鹮與其他伴生的鳥類都能和睦共處,共享一片大自然。即使偶爾遭遇一些“不公平”,朱鹮也能寬容和退讓。
陜西省林業(yè)局原一級調研員 常秀云:如果說它剛叼了一個魚或者是一個什么食物,被蒼鷺或者是白鷺搶走了以后,它也不會再去驅趕蒼鷺和白鷺,它就會再去埋在水里面,再去覓食。
性格友善,愛情專一,在人類看來,這是朱鹮高尚的品格,但在大自然中,也成為它們一度瀕臨滅絕的原因之一。
陜西省林業(yè)局原一級調研員 常秀云:它的性格比較和善,比較溫柔。它不像那些猛禽,哪怕蒼鷺和白鷺都比它要強壯,但是朱鹮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它是不會向人發(fā)出攻擊,或者向同伴鳥類發(fā)出攻擊的。所以它是一種比較溫文爾雅的鳥類。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